观察︱可可涨幅堪比黄金,期货突破万元大关
在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依然强烈、地缘政治风险延续不断的情况下,黄金价格屡创新高。近期,COMEX黄金期货收盘价站上了22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带动实物黄金接连走俏。据悉,多家品牌金饰纷纷强势突破700元/克关口。
图片来源:英为财情
上游大宗商品领域,除了黄金以外,可可价格的走势更加猛烈。纽约可可期货价格更是一度上破10000美元关口,创下1977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据报道,今年以来,纽约可可期价累计上涨135%,去年3月至今的一年时间里,累计涨幅更是高达250%,远超黄金价格同期涨幅。
01源头产量跟不上,可可价格暴涨
可可价格的暴涨并非毫无预兆。2023年底,央视财经曾援引外媒报道,受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橙汁、咖啡等商品价格飙升。
另外,荷兰合作银行在其“2024年展望”中也曾表示,今年,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部分地区的干旱灾情,推动糖、咖啡和可可等商品的价格上涨,其中可可的涨幅明显更大。
图片来源:中粮期货
与其他大宗农产品不同,可可豆产地集中度高,因此更容易受到特定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而2023年年底开始,受到厄尔尼诺效应的影响,最大可可豆产量国科特迪瓦的降水量明显变少,可可豆产量大幅下降。
国际可可组织2024年2月29日的可可豆统计季报指出,预计不利的天气条件和疾病将导致主要国家的可可豆产量大幅下降,尤其这些国家的老树产量将继续走低。随着原材料成本的增加,这可能会影响加工商的运营。根据该报告预测,与2022、2023年度相比,2023、2024年度全球可可供应量预计将下降11%,至444.9万吨。
中粮期货研究院软商品研究员称,世界两大主产国科特迪瓦和加纳在2020、2021年产季创下可可产量历史记录后连续三年减产,使全球可可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善,可可豆每年的研磨需求量以3%的速度增长。这为近期可可豆的牛市埋下了伏笔。
进入2023、2024年产季,全球可可豆需求意外旺盛,而极端天气和病虫害情况导致西非主产区的作物前景非常暗淡,供需紧张加剧,推动ICE可可豆期货在2024年4月刺破10000美元/吨,价格创下该品种的历史新高。
02可可涨价,对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毫无疑问,可可价格的迅速上涨将影响相关行业所有生产商的利润和销售。
对于巧克力行业来说,可可涨价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对于那些未能提前锁定价格或库存的企业来说尤为沉重。成本上升后,若企业不提高售价,则其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同时,面对成本上涨,巧克力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其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
面对可可涨价,许多企业都出台了相应应对措施。
好时、亿滋和其他糖果生产商开始推动消费者购买更多非巧克力的复活节点心,比如饼干和奶油兔子,因为高昂的巧克力价格已经开始影响需求。超市结账台边的巧克力也不能吸引太多冲动性需求。
除了开始降低巧克力产品的曝光度以外,以巧克力为主的食品商不得不被迫提升相关品类的价格。
财闻网援引相关报道指出,包括雀巢、好时、费列罗等在内的国际知名巧克力品牌均已宣布涨价计划。涨价幅度因品牌和产品类型而异,以至于消费者在购买巧克力时将面临更高的价格。
而有一批商家则借此通过调整巧克力的含量来推出一些新品。据报道,美国巧克力巨头好时近日表示,将推出焦糖夹心巧克力、柠檬味巧克力棒等新品,通过添加更多风味的原料,降低巧克力糖果所含可可的比例,来避免产品涨价。
不仅是国外市场,国内市场同样也面临挑战。
巧克力品牌每日黑巧创始人周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国内市场上供应商的可可原料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0%-90%。可可是公司产品的核心原料,用量占比大,公司面临着涨价带来的挑战。
天津市黑金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金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可可豆价格暴涨之后,巧克力的价格肯定还得涨,一般巧克力生产企业都会提前锁定一部分原材料价格以控制成本,但总量并不会太多,后续情况还很难预测。
03可可市场正面临着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国际可可组织的报告预告称,全球可可市场正面临着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2023-2024年度全球可可供应缺口已从去年的7.4万吨大幅扩大至37.4万吨。这一数字的增长,意味着全球可可市场的供应压力正在持续加剧,市场供需关系日益紧张。
而针对可可的后续表现,市场大多数机构所持观点也都不太乐观。
从可可在期货市场的表现来看,中粮期货指出,2014-2015年ICE可可期货一直都维持2000-3000美元/吨的窄幅震荡格局,并且这个格局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一直很稳定。
究其原因是因为非洲主产区2008-2011年在高利润的刺激下成功扩出了产能,实现了2017年可可豆产量的跃升,进而满足了当年全球的可可豆需求,平抑了价格的波动。
不过,随着人口、消费需求等变化,可可供需上面发生失衡,且短期内矛盾难以解决。
声明:本文综合参考观察者网、经济观察网、中华网财经、澎湃新闻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入市需理智,理财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依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